古代书生进京赶考时,为什么不带年轻貌美的女孩当书童,而是带一个男子?简单来说富深所,就是女书童能做的事情,男书童也能做。而女书童不能做的事情,男书童还是可以做。这就是为什么书生总带着男书童的原因。
那么有人就要问了,女书童好歹能为书生在赶考路上解乏解闷,解决书生的生理需求,难道男书童也可以么?
在影视剧中,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类似书童的角色,像《唐伯虎点秋香》中周星驰所扮演的华安。那么古代人身边为什么总要带着一两个书童呢?
首先来看“书童”的字面含义,自然就是负责陪伴读书的男子。书童一般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,然后被送到别人家里陪伴书生。书童所起的作用,就是和书生互相监督,一起探讨功课,是书生考取功名路上的一个“工具人”。
除此之外,书童还要负责书生的生活起居等繁杂工作。像洗衣服,做饭什么的。而在书生赴京赶考时,书童自然也要跟随,一路上需要背书箱,安排书生的食宿。另外,书童还要承担着保镖的角色。
展开剩余80%古代交通不发达,赴京是一段非常漫长的路程,一路上可能会遇到诸多危险。这个时候,书童则需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书生。这也意味着,做书童必须是个全能的人,要面面俱到,同时承担着伴读、保镖、保姆等多个角色。
所以在选书童时,也是非常严格的。而除了要满足以上几点之外,想要应聘书童还必须是长相俊俏的少年。这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,又不是选美,为啥还要看颜值呢?难道书童还要牺牲色相不成?
事实上,在赶路的过程当中,确实需要书童承担着解决书生生理需求的工作。
古代的书童有多忙?不仅要做保镖、保姆,还要为书生解决生理需求。古代男风盛行富深所,而书生常年寒窗苦读,基本上是不近女色的。
特别是在一些大户人家中,家教是特别严格的。像《红楼梦》中,因为巧姐出了天花,贾琏便和王熙凤分房而睡。因为耐不住寂寞,贾琏最后找了几个长相清秀的小厮来出火。这里面所说的小厮,其实就是府中的书童。
而在进京路上,难免会非常无聊,书生的压力又会很大。为此,书童还要满足并解决书生的生理需求。
在史籍中,曾记载这种风气最早出现在广大和福建一代,并且还有个专用的名词,叫“契兄”。明朝时,因为海运比较发达,许多广东人和福建人就前往菲律宾和日本等地通商。
当时有流言说船上不能出现女人,否则船会出事。长久下去后,在船上的人就通过同性进行发泄。毕竟人是情感动物,自然需要进行发泄。在明代沈德符的《敝帚斋余谈》中,就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。
而这种“契兄”的关系,不但不为当时的道德、法律所约束,反而得到许多人的认可。就连双方的父母,也都非常支持,就如同他们的女婿一样。而在“契兄”中一方要结婚时,另一方还要给予财力上的支持。
书生的情况其实和那些常年在海上漂着的商人差不多,数年甚至数十年都见不到女色。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徐茜,自然只能与身边长相清秀的书童发生关系。
书生的父母自然是知道此事的,所以在挑选书童时,都会选择一些长相清秀颜值高的来陪伴自己孩子。但让人不解的是,既然需要发泄,为何不带着女书童呢?
古代书生赶考路上要找男书童解决生理需求,既然如此,为何不带上一个女书童呢?这样在同床的时候,岂不是更方便么?
首先是女子有很多工作胜任不了,前面提到的洗衣、做饭、暖床,女子尚能胜任。但在背书箱以及担任保镖这些事上,女子肯定是不行的。
本来书生就因为常年读书而手无缚鸡之力,遇到危险肯定是不能自保的,这个时候身边再多一个女子,下场就可想而知。
再一个,就是当时的法律和道德上不允许。我们都知道,古时候讲究男女有别。在未婚嫁之前,男女双方发生关系是要被谴责的,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判刑。
还有就是,男女之间行房之后,女子可能会怀孕。而赴京长路漫漫,少则数个月,多则一年半载。如果路上女子突然怀孕的话,就会给书生带来极大的负担。这个时候就不用提考取功名了,能活着赶到京城就算不错得了。
但并不是没有女书童,宋朝的苏轼对此就有话说了。跟在苏轼旁边的,清一色的都是颜值极高的女子,很少有男书童的存在。其中大部分都是仰慕苏轼的才华,而自愿跟随苏轼的。所以说,这也仅仅是个例外。
那么穷书生也能请到书童么?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,梁山伯就是一个穷书生,当时身边也有着一个书童四九。
首先要说的是,在古代时,能够读得起书的家庭,除了极少数之外,大多数人的家庭情况都要比底层的农民要好。梁山伯自然也是如此,所以身边有书童也不稀奇。
而书生之所以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书生,自然也是考虑到利益关系。如果书生高中,那自己肯定也会沾光。就算没中富深所,也不会因此丢掉饭碗。毕竟自己一路上如此艰辛,为书生处理了从内到外所有的事情。而且想必在这个路程中,书生会对书童产生感情,所有自然也不会被辞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达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